3)第三十七章 岛南(下)_大宋帝国征服史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上了。”张大牛半带抱怨的说着:“两个小子,每年给先生的束修,再加上买书本和笔墨纸砚的钱,说是要近十贯。俺过去辛苦一年都挣不了这么多!这费,真真实在是太高了!”

  “读书是好事。了两年,能写能算,懂了些道,日后也不惧被人诓了。若是得好,考入义,将来有个出身,光宗耀祖,不比土里刨食要强?!再说了,哪有家有几顷田,还不让小子读书的道?”赵瑜说得语重心长。

  台湾岛上共计八十七个村寨,各村寨的户口在两百到四百户之间。每个寨子都有一个村,视生人数多寡,安排下几个义出身的先生,教授村里的孩子识字和算术,两年制下来,一般能认识三四百个常用字,和基本的加减乘除。不过村不是义,上都是要交钱的。就像另一个世界,十九世纪开国后日本,虽然着德国普及教育,但由于没钱实行义务教育,就硬性规定父母们必须让子女入,同时缴纳费,如若不从,就直接关入监狱。而东海也是如此规定,若家中有年满八岁还未入村的子女――东海的村也招收女孩子,但更高一层的义却只收男性――其家中贷款的利率就加倍收取,三年免赋的政策也取消,待其子女入后,才回复正常,若是不能为子女缴清费,也一样照此施行。尽管这种强制性的做法时有怨声,但教化百姓是儒家最主要的之一,赵瑜占着大义的名分,推行起来也有足够的借口,根本不俱百姓们反对。

  赵瑜说话,张大牛哪敢反驳,头点得如小鸡啄米:“大当家说的是!大当家说的是!是该读书,是该读书!”他叹着,“俺家的两个小子也不是多聪明,俺也不求他们能读出个什么样,也不指望能考个进士什么的。只求他们在校里,跟先生们多些些道也就够了!”

  “当时如此!”赵瑜笑笑,环目四顾,又见着两头耕牛在附近吃草,有些奇怪,便问道:“张兄弟你家的牛怎么就只有两头?”

  “回大当家话。其实共有四头。但两个小的不顶事,所以只带了两头大的出来耕地。要是剩下的四头能早些发下来就好了,光靠两头牛,要耕完三顷地,还是有些难呐。”

  赵瑜摇摇头,叹道:“这也没办法。这几月,有五六千户来到岛上,前两年积攒下的耕牛一下都派发光了。不过最近,倒有个新政策,如果不要或少要耕牛,每少领一头就可以抵换五贯。张兄弟,你若是放弃剩下的四头,就可领上二十贯。”

  张大牛眼睛一亮,“是发二十贯给俺?!”

  “不,不!”赵瑜连连摇头,“不直接发钱。而是用下发凭条,等雇佣奴工,或是缴还贷款时,都可以用这个凭条冲抵。”

  “哦!”张大牛有些失望。

  赵瑜一笑:“等实际下来你就知道了。这凭条跟钱一样用。”

  旁边的亲卫队长看看天色,“大当家,时候不早,也该上路了。再迟些,就得走夜路了。”

  赵瑜一点头,站起身,拍拍张大牛的肩膀:“张兄弟,后有期!”

  注1:这些可参见《武经总要》第五卷,赉粮条。如果抛开装备不谈,单看武经总要中记述的各条各款,林林总总,宋代的军队应可算是世界上第一支完全正规化、有严密条章可循的队伍。

  。VIP中文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mfq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